“在西湖区十字街附近有人从外地非法充装瓶装液化气到南昌通过小型面包车沿街兜售。” 11月18日,市城管执法局接到市民举报在西湖区十字街有疑似非法销售燃气的违法行为。
接举报后,市城管执法局格外的重视,立即指派市城市管理综合指挥中心联合市公安局治安支队,组织力量第一时间开展行动,采用技术方法和现场蹲守的方式收集证据。在蹲守人员到达现场后,发现“黑窝点”在去年已被查处过一次,具有一定反“调查”能力。通过几天蹲守,执法人员已经掌握了违法嫌疑人和燃气运输车辆的相关信息,并发现非法气罐储存点,无任何消防设施,有重大安全风险隐患,已经严重威胁到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1月25日18时,城管和公安执法人员对位于西湖区十字街的涉嫌无证经营、非法存放点和钢瓶黑窝点进行突击查处。
正用面包车到非法经营店面运送燃气的男子被蹲守的执法人员逮个正着。经过现场清点查验,在店面及面包车上共扣缴非法空气瓶14个,实气瓶2个。面对执法人员的询问当事人对自己的违法事实供认不讳。在继续询问过程中,执法人员又顺藤摸瓜的发现另一个非法燃气储藏仓库,里面发现非法空气瓶6个,实气瓶3个,且该仓库属于另一当事人。
经初步调查,涉事人在未取得燃气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私自从事燃气钢瓶经营、储存。上述店面及仓库的两位当事人已被传唤至属地绳金塔派出所进行调查。
目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公安部门对两名当事人处以五日拘留。并根据已查获黑窝点的经营台账,相关案件调查正在进一步依法依规推进中。
市城管执法局坚决守住燃气安全红线,开展常态化排查整治,加强与公安部门对燃气安全案件进行双向移送、协同办案、联合治理等联动机制,深挖非法经营燃气“黑窝点”和非法充装销售“黑气瓶”、制售涉燃气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犯罪线索,开展全链条打击,全力斩断非法利益“黑链条”。从源头上杜绝燃气安全事故的发生,提升市民燃气安全知识和意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请在正规渠道购买燃气,别贪图便宜使用非法燃气,防止造成安全事故。同时,欢迎社会各界积极举报非法经营燃气行为,共同维护南昌市燃气市场秩序。
瓶装液化石油气(LPG)不能跨区域充装的根本原因涉及安全、监管和市场秩序等方面。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原因:
国务院《城镇燃气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对燃气经营实行许可证制度。从事燃气经营活动的企业一定取得燃气经营许可证,在燃气经营许可证上会规定燃气经营企业经营范围。
燃气经营者不按照燃气经营许可证的规定从事燃气经营活动的,由燃气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3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来得到的的,没收违法来得到的;情节严重的,吊销燃气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照法律来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国务院《城镇燃气管理条例》第十八条规定,燃气经营者不得擅自为非自有气瓶充装燃气;不得销售充装单位擅自为非自有气瓶充装的瓶装燃气;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气瓶安全作业规程》(TSG23-2021)8.4第5条规定,充装单位只能充装本单位办理使用登记的气瓶以及使用登记机关同意充装的气瓶,严禁充装未经定期检验合格、非法改装、翻新以及报废的气瓶。
•运输风险:长途运输液化石油气瓶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尤其是在交通繁忙的城市和复杂路况下,易发生交通事故,导致气体泄漏甚至爆炸。
•监管不统一:不一样的地区的监管部门不同,对液化石油气的监管标准和要求可能不同,跨区域充装增加了监管难度,可能会引起监管漏洞。
•追溯困难:若发生安全事故,跨区域充装的气瓶难以追溯来源,影响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
•公平竞争:跨区域充装可能扰乱当地的市场秩序,影响公平竞争。例如,一些地区可能有更严格的环保标准和更高的经营成本,跨区域充装可能会导致价格战,损害合法经营者的利益。
•气瓶标识:不一样的地区的气瓶可能有不同的标识和编码系统,跨区域充装可能会引起标识混乱,影响气瓶的管理和使用。
•充装设备:不一样的地区的充装设备和技术标准可能不一样,跨区域充装可能没办法保证设备的兼容性和安全性。
下一篇:城管公安联手摧毁燃气“黑窝点”